正值新春佳节之际,相信大多数人深受酒局之苦。然中医与酒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看繁体字“醫”,就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酒为百药之长”,甚至有流传医源自酒。如此,酒到底有什么好处坏处呢?
明代虞摶《医学正传》便浊遗精论认为,好多人小便混浊,病机是湿热,而且这个湿热是脾胃产生的,下注肾与膀胱,于是他拟了一个方子叫治浊固本丸,方子没啥特殊的,都是一些清利湿热及淡渗化湿的药,这是治疗湿热的常规方法,特殊的是,把这些药糊成丸子,用温酒空腹冲服下去。一些苦寒清热之品虽然对症,但绝不可久用,久用会伤及脾胃的阳气,用酒服可以稍稍制约一下苦寒之性,这个方法也是非常常见的。用酒治湿还有一个好处,酒性升散走窜,痰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用酒正是对路。
清代的医家冯兆张,治疗盗汗遗精,认为这是一个脾肾两虚的原因,还少丹也是男科常用的脾肾双补的名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子里药物炮制,滋补的这些药物,都得用酒浸,就是用酒泡,这个炮制方法历史是比较悠久的,《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了“酒煮、酒浸”这两种酒处理的方式。用酒泡处理炮制补益药,还是借助酒性走窜的力量,因为这些滋补药物大多滋腻碍胃,不利于脾虚之人吸收,用酒以后可以行补益之滞,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基本上补益剂不管是丸散,基本上都用酒,也是这个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酒是个特别好的有机溶剂,能增加一些药物的溶解度。可能就是古人讲的酒制之后可以使其味转厚,增强滋补之性。
除此之外酒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比如矫味、除臭,用酒泡蛇、紫河车、蛤蚧等等,酒还可以加强一些药物的功效,川芎、当归、牛膝、威灵仙之类,酒制之后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之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