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指的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BPPV是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者,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0%,老年患者眩晕的50%。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发生于后半规管者最多见,次为水平半规管,少数发生于上半规管。受累半规管可互相转换,可以双侧受累,也可以一侧多个半规管受累。
BPPV的临床特征:
1)典型症状为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伴有眼震的阵发性眩晕;
2)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
3)眩晕发作持续短暂,一般为数秒至1 min;
4)重复诱发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
5)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
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诊断依据: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常见体位是坐起或躺倒时;
2)有潜伏期5~15s,眼震持续时间不超过30s,呈疲劳性;
3)位置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后半规管BPPV眼震快相向地性逆时针旋转,上半规管BPPV眼震快相离地性顺时针旋转,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型眼震。Dix-Hallpike试验时,头偏一侧眩晕和眼震明显,如果眼震为向地性,则为该侧后半规管病变;如果眼震为离地性,则为对侧上半规管病变。
水平半规管BPPV的诊断依据:
1)眩晕发作亦较短暂,平卧位突然向左右侧翻身或站立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转头时出现眩晕,做头部的垂直运动如抬头或弯腰矢状面运动则不引起眩晕。
2) 与后半规管性眼震相比,其潜伏期稍短,约2~3秒,持续时间略长,无明显疲劳性,严重时可伴恶心。
3) 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 。
后半规管BPPV的Epley耳石复位法:
1) 将患者头向患侧旋转45°,从坐位快速变成仰卧位(头部后仰不宜过大,10度左右即可),患耳向下,患者出现典型的眼震;
2)待眼震或眩晕症状消失后保持该位置30秒~1分钟,颈部保持伸展位,头转向对侧90°;
3) 头与身体的角度不变,让患者健侧卧位,头呈俯卧位(头部相当于转了180度);
4) 30秒~1min后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缓慢坐起,呈头直位,游动的微粒从后半规管沿总脚进入椭圆囊。
水平半规管BPPV的Babecue翻滚复位:
1)病人仰卧;
2)头向健侧转动90°;
3)身体转动180°由仰卧变为俯卧而头位保持不变;
4)继续转头90°至面部向下;
5)继续转头90°至患耳向下;
6)恢复直立。每次头位变换须在半秒钟内完成,每一体位保持30~60s,直至眼震消失,头部共转动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