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辐射-----致癌!致癌?
放射科/李小翠
“小李呀,你是干啥子工作的?”
“我是中医院放射科的。”
“哎呀,放射科检查辐射大哟,有人说现在癌症越来越多跟这个检查是有点关系的,到底是不是喔,现在都不敢去检查了!”
“……”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这样的对话不时出现。长期以来,人们对筛查、诊断扫描时的辐射有种本能的恐惧,主要是因为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在人体接受的放射剂量超过一定量的时候有致癌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恐惧让部分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是患者儿童)在临床上需要使用放射检查辅助诊断的时候要求减少必要的检查甚至拒绝检查,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治疗!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放射检查的致癌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真的一定致癌吗?有没有一个剂量阈值,阈值以下并没有致癌的风险,反而还可能降低患癌风险?反之,超过了这个阈值才会致癌,这个话题近期在核医学学术圈引起了热论!
在2017年1月份发表于JNM上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出这个有悖于人们常识的观点――暴露于医疗辐射下不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即使是低剂量的辐射,比如接受诊断成像的人,也会增加患癌症风险,这是只是一个不准确而被大家接受的假设。这个假设它忽视了一个重要信息 —— 即人体亿万年的进化所产生的生物体刺激保护反应,文章说,就是这种数十年的错误观点,加重了医生和病人已经广泛存在的对辐射的恐惧,导致部分患者因为害怕辐射而延误了治疗。他强调,“这种恐惧没有被任何科学发现证明是有道理的,同时也没有被大部分的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相反,低剂量辐射,通过亿万年的进化所产生的生物体刺激保护反应,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个错误的观点只是因为他们只专注于分子破坏而忽视人体的自我保护作用和生物反应,忽视了低剂量的辐射可以刺激身体增强保护来对抗低剂量所带来的外加损害。并且已有的证据表明低剂量辐射下患癌风险是下降,而不是增加。
因此,在对儿童或成人进行的医学影像检查所采用的低剂量不应造成恐惧或逃避。反之,由于检查时剂量不足导致的误诊以及由于恐惧而不去作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所带来的实际风险(延误诊断)才应该是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